发布时间:2023-03-23 13:30:42 | 帮帮网

2021年黑龙江省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将采取“3+1+2”的新高考模式,2024年起,黑龙江省高考使用全国卷,不分文理,黑龙江将实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模式,到2024年,基本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
从2021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起,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两类。合格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认定的主要依据;选择性考试成绩计入考生高考总成绩,作为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合格性考试覆盖高中14门课程
覆盖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除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外的所有科目,共14门(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考试内容为必修内容,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普通高中在校生均须参加合格性考试,考试科目成绩全部合格者,颁发普通高中毕业证书。

选择性考试1门首选2门再选每门满分100分
考试内容为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内容,考试科目包括:物理、历史、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地理6门,考生以高校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自身特长等为主要依据,选择其中3门参加考试,包括1门首选科目(在物理或历史中选择1门)和2门再选科目(在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地理4门中任选2门),就是大家熟悉的“3+1+2”中的1+2模式。选择性考试每门科目满分均为100分,成绩当年有效。同时,建立再选科目托底保障机制。
据了解,从2024年起,全国统一高考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使用全国卷,不分文理。外语科目考试由听力(30分)和笔试(120分)两部分组成。考生高考总成绩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成绩和全省统一组织的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一门首选、两门再选)成绩构成,总分为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3门以原始分计入总成绩,满分均为150分。
同时,深化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主要是全面实施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并将其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重点考查、如实记录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表现,形成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在我省招生的高校还将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异地高考需要什么条件,2019年黑龙江考生可以异地参加高考吗,黑龙江异地高考新政策有哪些?下面是黑龙江异地高考相关最新政策,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非我省户籍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参加高考报名,须具有我省高中学籍且高级中学阶段在我省连续实际就读3年以上(不含往届生),父母在我省有合法职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其随迁子女如上一年度在我省参加过高考未被录取的,仍可在我省就地报名参加高考。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参加我省高考报名,需填写《黑龙江省2019年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参加高考报名资格审查表》(附件2)。报名确认时,考生须出具父母在我省合法职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的相关证明;考生所就读的高级中学校长、班主任负责审核确认考生连续实际就读情况并签字负责,考生所在县(市、区)招考办负责审核考生学籍、考生家长合法职业和合法稳定住所。
点击查看:2019全国异地高考最新政策汇总
实施年限:20省2012年有条件放开
有20省份在2012年就将有条件放开“异地高考”。这些省份涉及安徽、江苏、广西、云南、重庆、浙江、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天津、广东(高职)和新疆(往届中职生考高职)和内蒙古。其中有的省份实现了随迁子女满足条件后与当地考生同等报考录取条件,而有的省份则还只能针对高职(天津、广东和新疆),或省属高校(云南的部分非滇籍随迁子女考生),而不能填报高水平大学。
而贵州、福建、上海、四川、宁夏、陕西(高职)、山东和海南则要等到2014年有条件放开“异地高考”。
【解读】熊丙奇:在“异地高考”的执行上,各地在公布方案后,应该给地方一个适应期限,设立实施年限,从决策的角度看,是没有问题的。
但关键问题是,在过渡期结束后一些地方能不能拿出正式方案。
等到了各地制定的“异地高考”时间节点,就要看各地能不能真正落实各自的政策承诺。
更进一步的问题是,各地应该进一步加大异地考开放的力度。除了现有的方案要执行之外,还要推行能够解决“异地高考”治本之策。
特别说明:由于各省份异地高考最新政策等信息不断调整与变化,高三网所提供的所有异地高考政策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帮帮网:www.bb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