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资讯

双一流大学择校指南:红色国防工程师的摇篮——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以“四个融合”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发布时间:2023-05-26 09:27:08 | 帮帮网

双一流大学择校指南:红色国防工程师的摇篮——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是全国重点大学,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致力于培养“胸怀壮志、明德精工、创新包容、时代担当”的领军领导人才,被誉为“红色国防工程师的摇篮”。

一、学校基本概况

学校前身是1940年成立于延安的自然科学院,历经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华北大学工学院等办学时期,1949年定址北京,并接收中法大学校本部和数理化三个系,1952年定名为北京工业学院,成为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1988年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

二、学校师资情况

学校现有教职工3300余名,其中专任教师2275名。高层次人才方面,汇聚了22名两院院士、39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教授、38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3名“万人计划”领军人才、4名国家级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

三、学校学科情况

北京理工大学入选我国“世界一流大学”A类高校,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三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

此外,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学校有九个学科评为A类。

四、北京理工大学排名情况

USNews发布的2019世界大学排行榜中,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的1250所知名大学入围,中国大陆入围高校130所。其中北京理工大学世界排名452位,位居中国大陆高校第26位。

在2019年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共有40所中国大陆高校上榜。其中北京理工大学世界排名第464位,位列中国大陆高校第18位。

在泰晤士2019年世界大学排行中,北京理工大学世界排名第601-800位,中国大陆排名第27-42位。

在2018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中国内地共有51所大学上榜,北京理工大学世界排名401—500,位列中国高校36-51位。

五、2018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

2018年北京理工大学共有本科毕业生3553人。截止到2018年10月31日,本科生就业率为98.00%。其中,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和出境深造的人数共2317人,整体深造率为65.21%。此外本科生选择直接就业1144人,其中,到国有企业就业的人数最多,为319人,占27.88%。

从本科生集中就业单位分布来看(按集团归属统计,不考虑定向就业和保资留校因素),到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就业人数最多,共16人;排在第二位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共14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排在第三位,共13人。

从本科各专业毕业生情况来看,2018年学校共有工程力学安全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工业工程等27个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100%。

六、2018年各地录取分数情况

各地考生考多少分,才能报考北京理工大学呢?以下是整理的北京理工大学2018年在各地录取最低分数线及对应位次,供考生参考。

帮帮网

 

北京科技大学以“四个融合”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北京科技大学坚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注重面向全体、分类施教、强化实践和文化引领,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完善制度保障,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综合改革相融合。制定创新创业教学工作管理办法,修订本科生、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明确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可以折算学分、计入学业成绩,允许学生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成立创新创业工作指导委员会和创新创业中心,建立二级学院创新创业分中心和分基地,形成校级指导、中心统筹、学院执行的工作机制。鼓励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指导,设立优秀学科竞赛指导教师奖,明确将教师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作为岗位评聘和晋升重要指标,对教师开展创业教育的教改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立项。加大经费投入,年均投入近600万元,设立科技创新与创新创业训练、创业团队资助等专项经费和创新创业奖学金。

构建课程体系,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育人相融合。加强创业教育“第一课堂”建设,将科技创新作为必修环节纳入本科培养方案,要求本科生完成不少于8个创新创业学分。开设《创业管理》《创业融资及财务分析》《商业计划书撰写》等90余门课程,编写《创业政策指南》《大学生创业教育教程》等教材。开设《新生研讨课》,邀请知名教授围绕学科前沿、交叉学科、创新创业等专题向一年级学生授课,每年授课60余门、覆盖3500余人。组织《创业实务》系列培训,举办“初创企业法律及知识产权”“产品设计及开发”等主题讲座,提高学生解决创业问题的能力。加强教学研究,《基于创业计划竞赛的北京市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等获评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

搭建活动平台,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育人相融合。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建立大学生自然实验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等8家创新基地,工程实践创新基地、信息工程创新实践基获评北京市“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举办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活动,打造创业体验日、创学堂、贝壳天使实战营、创业Pa等四大品牌项目,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增加学生直观体验。设计三级“递进式”实训体系,完善“初级”“中级”“高级”进阶培训内容,满足学生不同阶段的知识和实践需求。

深化校企合作,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协同育人相融合。先后与100余家企事业单位、地方政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167个,联合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组建创业导师队伍,聘请校友、专家、企业家等开展集中辅导、“一对一”项目跟踪。引入企业、校友资源,建立专项创业基金,支持学生实体创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孵化器战略合作,为学生创业团队提供完善的综合服务及专业服务。2015年学校获评“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双一流大学择校指南:红色国防工程师的摇篮——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以“四个融合”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