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志愿

汕头大学2023综合评价招生简章 汕头大学好不好

发布时间:2023-06-09 10:46:25 | 帮帮网

汕头大学医学院2023年招生录取分数线,怎么样

2023年春季招生及其开始了,许多考试成绩并不是很理想化的同学们都是在检索学校了,那麼汕头大学医学院有什么较为好的呢?这个问题同学们全是十分关注的事儿,因此今日小编就为同学们分类整理了关于汕头大学医学院2023年招生录取分数线给同学们掌握,期待看完此一篇文章可以协助到同学们一些协助。

汕头大学医学院录取分数线
专业名称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临床医学(全英预备班,“5+3”一体化) 610 581 591
临床医学(“5+3”一体化) 609 572 578
临床医学(儿科学创新班,“5+3”一体化) 575 565 569
临床医学 580 565 569
口腔医学 588 565 570
护理学(创新班) 545 490 509
汕头大学医学院简介

汕头大学医学院有专任教师206人,其中正高级专业人员91人,副高级专业人员74人。教学科研人员中,51%具有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具有博士学位者占63.1%。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

汕头大学医学院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长江学者"设岗专业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

帮帮网

汕头大学医学院师资力量

学院前身可追溯到1924年成立的潮州产科传习所。历经汕头市产科学校、汕头市立高级助产职业学校、汕头市立高级助产技术学校、汕头市卫生技术学校、广东省第七卫生学校、汕头卫生学校、汕头医学专科学校等数度更名、重组;1983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并入汕头大学,升格为汕头大学医学院;1990年8月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8年6月获博士学位授权点;2001年4月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0年成为中国第一所招收欧美国家本科起点留学生的医学院校;2014年,列入北京协和医院选拔优秀临床实习生重点高校。

截至2016年1月,汕头大学医学院有博士点一级学科1个、二级学科4个,硕士点一级学科4个、二级学科4个,开设“5+3”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的临床医学专业3个、五年制本科专业2个、四年制本科专业1个,有专任教师206人,各类在校生2627人。拥有附属医院10所、司法鉴定中心1所。

时间不管你是利用了还是浪费了,都是会流逝,不会再回来。学生既可以浑浑噩噩的度过学校的时光,也可以充实的度过每一天,生活的态度都是需要自己来决定。

汕头大学医学院神经生物学(071006)专业简介

神经生物学(071006)汕头大学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研究方向自2008年成立以来,由德国科学院院士Melitta Schachner教授领导该方向的研究。该方向另有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的教授2名(Stanley Li Lin (林立) 教授、申延琴教授),拥有海外博士后经历的副教授1名(赵炜疆副教授)。科研助理3名,博士后1名,博士生2名(其中1名与荷兰GRONINGEN大学联合培养),在读硕士生16名。已毕业硕士研究生9名。已接受在实验室进行创新性试验的本科生2名。本方向与国外多家实验室有密切合作,拥有神经再生领域内的尖端技术。自2008年以来,本方向相继在Brain, Molecular Neurobiology, Plos One, 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Cell and Tissue Research, Journal of Neuroendocrinology, Journal of Neuropathology及Experimental Neurology等杂志上发表了系列文章。

主要研究方向:

  1. 神经变性疾病中神经粘附分子的作用研究致力于研究细胞表面粘附分子和细胞外基质如何在神经系统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这些在发育中的特点如何能够被某种程度地应用到成年哺乳动物和斑马鱼的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慢性损伤后的再生中。目前,在多种模拟人类神经创伤的小鼠模型中,多种粘附分子已经被应用于实验性治疗中以减轻创伤引起的损害,并帮助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粘附分子L1能够在多种急慢性神经损伤后促进神经再生,这一功能在多种动物模型中已被证实,如:脊髓损伤、帕金森病、亨廷顿氏病、老年痴呆症等。另一个研究方向是成年斑马鱼的脊髓损伤后修复机制的研究。成年斑马鱼具有惊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再生能力,这个模型可以告诉我们在再生过程中哪些分子是决定性的,从而可以将它们应用于成年哺乳动物的损伤后再生的治疗中。

  2. 老年痴呆症中神经元凋亡机制研究神经变性疾病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坏死细胞的炎症程度,将坏死转化为凋亡对于治疗神经变性疾病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决定细胞是坏死还是凋亡的因素未知。我们的长期目标是理清DNA-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DNA-PKcs)调节神经变性疾病的兴奋毒性细胞死亡的机制。我们已经发现了一个DNA-PKcs phosphorylates 的信号通路Ku70-Bax 复合体, 可导致促凋亡分子 Bax 的释放, 在DNA损坏和凋亡之间提供了一个罕有链接。我们现在要完成的假设是:1) DNA-PKcs 支配神经细胞的死亡是通过激活Bax 途径而实现的; 2) DNA-PKcs调节 Ku70-Bax 在 Bax依赖性的细胞死亡中起主要作用; 3) DNA-PKcs 的调控活性决定细胞是凋亡还是坏死。为了验证这些假设,我们将在老年痴呆症小鼠模型上研究DNA-PKcs-介导的 Ku70磷酸化的信号通路。

  3. 小鼠和斑马鱼神经变性疾病中神经免疫学的比较研究神经免疫学是近年新兴的一门交叉学科。在众多的神经损伤及变性疾病中发现有免疫系统引起的炎症反应,依物种和神经炎症的发生程度不同,神经变性疾病有不同结局。例如在哺乳类动物,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甚至T细胞和B细胞在神经系统损伤和变性的疾病中发生浸润使得胶质疤痕形成,浸润的免疫细胞在严重损伤的刺激条件下再转而分泌有害的细胞因子或细胞外基质从而影响着疾病的转归。而在斑马鱼这个具有惊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再生的动物中,损伤后只存在不持久且不严重的炎症反应,未形成胶质疤痕,因此我们推测避免胶质疤痕的存在可能是斑马鱼具有惊人的神经再生能力的原因之一。我们的长期目标是探求斑马鱼如何将炎症转化为再生驱动力的内在机制,以及干细胞如何被启动而分化为损伤后所需神经元类型。

  4. 小鼠神经变性疾病中神经内分泌研究神经内分泌是神经学和内分泌学之间的边缘学科,由下丘脑、垂体及其靶器官组成的神经内分泌系统承载着人体稳态调节和种族繁衍等重要功能。自2011年,神经科学中心有关神经调节因子Neuregulin-1各亚型在大鼠、小鼠及非人灵长类下丘脑、垂体中的表达、鉴定和功能研究的成果相继发表在Cell and Tissue Research、Journal of Neuroendocrinology以及Journal of Neuropathology and Experimental Neurology等杂志上,其在整体水平的功能调节研究正在陆续展开。相比其它脑结构,下丘脑和垂体依然是一块静待探知的“魔幻世界”。研究神经内分泌与神经损伤及神经变性疾病的关系,探寻这些疾病在治疗上的突破是我们的长期目标。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汕头大学2023综合评价招生简章 汕头大学好不好”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