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资讯

辽宁新高考改革方案 辽宁省新高考改革方案

发布时间:2023-03-17 22:29:10 | 帮帮网

辽宁新高考改革方案 2021年高考3+1+2模式

从2021年开始,辽宁普通高校全国统一考试招生录取的考生总成绩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考生选择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

辽宁2021新高考3+1+2模式

考生在确定选择性考试科目时,应在历史和物理2门首选科目中选择1科,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再选科目中选择2科,即通常所说的新高考"3+1+2"模式,总分为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以原始分计入总成绩,满分均为150分,其中外语听力部分30分,笔试部分120分。选择性考试科目中首选科目以原始分、再选科目以等级分分别计入高考总成绩,各科满分均为100分。选择性考试成绩当年有效。

考生确定选考科目时,为何要在物理或历史中选1门,在其余4门中选2门?辽宁省招考办主任张伟兵表示,新高考"3+1+2"模式体现高校人才培养需要。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物理是自然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历史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高中阶段学习物理或历史科目是大学阶段学习自然科学类专业或人文社科类专业以及其他交叉学科专业的重要基础。因此,将这两个科目作为首选科目,有利于考生为进入大学开展专业学习奠定扎实基础,有利于高校相关专业对学生的培养。

再者,新高考"3+1+2"模式符合辽宁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实际。我省各地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存在一定差异,将物理和历史作为考生首选的科目之一,可以与现有师资、教室等条件有效衔接,引导不同地区、中学的学生合理选择学习科目,科学规划学业生涯,为进入大学继续深造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

另外,新高考"3+1+2"模式,也有利于学生多样化成长发展。学生可从4门再选科目中选择2门参加选择考,理论上有12种组合。相比改革前文理分科的两种学科组合方式,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权,而且促进了文理交融,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学其所好、考其所长的原则,更加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多机会。

据悉,“3+1+2”模式和传统的文理分科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目标导向不同,“3+1+2”的模式既体现了物理、历史学科的基础性作用,突出了高校不同学科专业选才的要求,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最大限度保障考生专业选择的权利。在考生的选考科目与招生专业要求相符的前提下,考生可以按照自己的专业理想自由选择志愿,既可以选择同一专业下的不同高校,也可以选择不同专业下的同一所高校,还可以选择不同专业下的不同高校。考生无论怎样选择,由于专业在前,因此都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考生的专业选择,避免被调剂到不喜欢专业的遗憾。

2021实施新高考的八省市

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8个省份公布了高考综合改革方案,这是目前为止全国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

2014年,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启动,上海和浙江两个省份率先进行首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2017年又启动了第二批北京、天津、山东和海南4个省份试点。

此次公布的8省份高考综合改革方案采取“3+1+2”模式。新模式下的高考指挥棒将给教育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新模式更好满足人才培养需求

所谓的“3+1+2”,即普通高考考生文化课总成绩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的原始成绩以及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中,考生在物理或历史中所选择的1门科目的原始成绩和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科目中选择的2门科目的等级赋分成绩共同组成。

“区别于传统的文理分科,新的模式增大了考生的选择面。”河北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爱好、兴趣、特长等在12种科目组合中自主选择。而传统文理分科仅有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的文科固定组合和物理、化学、生物学的理科固定组合。

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物理是自然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历史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高中阶段学习物理或历史科目是大学阶段学习自然科学类专业或人文社科类专业以及相关交叉学科专业的重要基础。因此,将这两个科目作为首选科目,有利于高校相关专业对学生的培养。

复旦大学教授丁光宏表示,“3+1+2”对高校录取是非常好的方案,有利于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从2021年起,8省市新高考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科目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成绩构成,满分750分。其中,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自主选择的两门科目按等级赋分后计入考生总成绩。

辽宁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实行等级赋分,主要是基于学生选考的科目不同、各科目试题难度不同、各科目原始成绩不具有可比性等原因,是为了教育考试的公平、公正。

辽宁高考改革3+1+2 辽宁省2021新高考改革方案

辽宁高考改革方案实施政策已经公布,2021年起,高考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高考成绩由统考科目和学生选考科目构成。

辽宁高考改革3+1+2模式

“3+1+2”新模式,无疑是对“3+3”模式下的学科选择偏误进行及时调整和行为干预。它在尊重学生个性化专业需求同时,也试图通过顶层设计来规范和引导学生的学科选择行为,意图让学科选择结果能够更加吻合高校招生要求,也更能满足社会人才专业需求。

从“3+1+2”模式来看,可供选择的学科组合减少了,这至少会带来两个方面的影响效应:

一是,所有人的决策选择组合缩减40%,这将有利于减少学生或家长的决策时间和决策成本。它可以让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具有生产性的专业学习或工作上,而不用浪费在不同组合优劣的权衡比较上。这对于学生和社会来说,是利好消息。

二是,原先意图选择所缩减的8种学科组合的学生,将会被分散至另外的12种学科组合中。这会增加12种组合的竞争激烈程度,也会导致高校不同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的再排序。原有高校报考和专业选择信息,将会失去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新模式下的第一届考生,将不可避免地面临高考改革后的信息不充分问题,高校和专业报考选择也增加了一些不确定性。高考新模式改革意图利好高校和社会,但是无形中也增加第一届考生的选择风险。

2021辽宁高考改革新方案

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不分文理。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2021年起,高考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高考成绩由统考科目和学生选考科目构成。

为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的工作要求,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纵向流动渠道,辽宁省从2014年起,组织实施了国家重点高校和省属重点高校面向辽宁省贫困地区农村学生招生专项计划,切实提高辽宁省贫困地区农村考生上重点高校比例。通过实施专项计划,辽宁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和民族自治县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比例不断提升,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公平。《实施方案》中进一步明确了要做好国家重点高校面向农村学生单独招生和辽宁省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工作,明确实施区域和实施办法。

《实施方案》从三个方面对中小学招生办法进行了明确。一是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实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制对口招生。二是改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方式。提出要逐步建立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招生录取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三是实行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实施方案》从三个方面对中小学招生办法进行了明确。一是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实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制对口招生。二是改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方式。提出要逐步建立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招生录取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三是实行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帮帮网

与“辽宁新高考改革方案 辽宁省新高考改革方案”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