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27 02:22:46 | 帮帮网
北京师范大学坚持将本科教育作为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将课堂教学作为本科教学改革主战场,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切实巩固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
以课程建设为基础,引领通专融合培养。按照“拓宽基础、加强融合”的思路,构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面向本科生开设通识教育、学科基础和专业选修、教师职业素养、实践与创新创业共四大类、5000门次课程。深入实施“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围绕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式等,不断推进本科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建设通识教育课程155项、新生研讨课程100项、教学方法改革课程32项、混合式教学改革课程52项、慕课课程51项、教师职业素养精品课程17项。
以制度建设为核心,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制定关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出台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成立通识教育课程专家委员会,加强对通识课程的建设管理。完善课程审核机制,细化审核标准,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和参考资料选用等进行两级审核,坚决杜绝“水课”。严格落实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修订人才培养一般业绩奖励方案,加大对“教授上讲台”指标的调控力度,加强对院系教学指标的考查。以高水平知名教授和教学名师为引领,以科研学术骨干为核心,打造叫好叫座、有示范意义的“金课”。
以信息化手段为抓手,激发课堂教学改革活力。基于“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手段,打造互动讨论学习、远程协作、教育实训等多类型的智慧教室,以空间规划带动教学创新。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改革中的积极作用,推进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程、混合式教学等改革,推动教师角色转变和学习方式变革,提升课堂教学的不可替代性。制定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管理办法,组织开展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已有67门课程列入慕课建设计划,41门课程在各平台开放。
北京教育考试院日前公布2020年拟在京招生普通高校本科专业选考科目要求,这将成为今秋升入高二的学生走班选课时的重要指南。帮帮网
从2020年起,考生的高考成绩将由3门统一高考成绩(语文、数学、外语)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目前的高一学生是新高考的首批尝鲜者,从高二开始,他们即将针对选考科目进行选课走班。
该目录列出了2020年拟在京招生普通高校本科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按高校(院校代号)和选考科目要求分类排序,列出院校代号及院校名称、选考科目要求、该类选考科目要求所涵盖的专业(类)等信息。考试院强调,因高校的院系及专业调整等原因,实际招生高校和招生专业可能会调整变化。
这份目录长达119页,内地及香港高校均在其中,各校不同专业类确定选考科目时也各有侧重。例如,清华大学要求,文科试验班类和法学不限选考科目;理科试验班类、临床医学类物理、化学均须选考;工科试验班类、理科试验班类、电子信息类等六类必须选考物理;另有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等两类必选化学。
北京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在高一就读的学生,需要先确定2020年高考填报的志愿方向,包括选择院校和专业,然后从这份目录中对应找到需要必修的科目,从而确定自己高二年级起走班选修的科目。教育部门表示,将于今年6月高考后陆续发布配套解读文件,为学生选科解惑,各校也将开展辅导工作等。
目前这份目录并不完整,仍会有高校陆续将信息汇总进来,同时,本市各中学也正在盘点各自师资等家底儿,教育部门将通过学区内、集团内资源整合,教师跨校兼职等流动机制,满足学生选课需求。